当前位置 :
讹变
更新时间:2024-04-28 04:34:48

基本解释

 

词语解释

é biàn ㄜˊ ㄅㄧㄢˋ

讹变(訛變) 

亦作“譌变”。 讹误变易。 北魏 郦道元 《水经注·河水三》:“ 吐京郡 治故城,即 吐军县 之故城也。胡 汉 译言,音为讹变矣。” 宋 钱易 《南部新书》庚:“近俗尚武,是以通呼公府、公门为牙门,字称讹变转为衙。”

详细解释



 语词讹变现象的发生,也与语用因素有关。言语行为中,理解对语义的超越,表达对语义的创造,使语词的语义发展变化,这种语义的变化导致了语词形式的变化。这种变体可以叫做语义变体。例如《诗经•周南•桃夭》中有“桃之夭夭”一句,是描写桃花的盛开,“夭夭”就是茂盛的样子。但后来却演变出一个与之意思毫无关联的“逃之夭夭”来。这种变化,应该是诙谐的说法引起的,即表达者为了取得诙谐的效果,在表达时故意超越原来的语义,而创造出一种临时性的新语义。而这种创造性的运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仿效,于是逐渐流行了开来,这种临时性的新语义也就沉淀了下来成为一种固定的语义。由于新的语义与原来的语义毫无意义上的关联,为了区别,“桃”字也就被改为“逃”字。这种讹变就如现代网络语言所带来的语词的变化,如“美眉”、“灌水”。当然,这些网络语言能否沉淀下来进入现代汉语的“内核”,还要经历时间的考验。

 
这一类的例子还有:“必恭必敬”讹变为“毕恭毕敬”。这两种写法曾经长期并存,现在却“反客为主”,以“毕恭毕敬”为规范写法了。案《诗经•小雅•小弁》有云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止”,意为父母栽下而遗留给子孙的树,子孙必定恭敬地对待。“必恭必敬”一词即源出于此,“必”字就是必定、必须的意思。后来这个词语的意思讹变为十分恭敬,“必”字就由原来的表肯定语气的副词变为表程度的副词。由于“必”字并没有表示程度深的意思,所以有人就用“毕”替代了“必”,这样就有了“必恭必敬”和“毕恭毕敬”一对异形词。现在国家语委颁布的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》将“毕恭毕敬”确定为规范写法,这恰当与否可以讨论,但可想而知,随着语言规范的推行,不久的将来,“必恭必敬”将退出历史的舞台。另外,像“不到黄河心不死”,本作“不到乌江心不死”。乌江,今名乌江浦,在安徽省和县东北,是项羽自刎的地方。后来有人为了夸大“心不死”的程度,将乌江改为黄河,于是逐渐讹变为“不到黄河心不死”。

云好查(yunhaocha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邮箱:  联系方式:

Copyright©2009-2021 云好查 yunhaocha.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-14